有了兰芝一起,冬儿选择稍稍歇息一下。
其实像冬儿这样的女孩子外出砍柴,要是有个靠谱的人,能一起长时间的合作,比一个人安全系数高一些。
就像歇息这件事,往常要是冬儿一个人,即使累了,为了避免出现意外,冬儿也会抓紧时间捆好柴背起就往外走,到了人迹多些的地方才会停下歇一歇。现在成了两个人,就可以奢侈的随时歇。
两人歇好了,背起柴捆往回走,路上还遇到一个经常见到的打柴老伯。
老伯平日也不说话,估计怕吓到小姑娘,今天见到两个人,就笑着打了个招呼:“小姑娘今天领了姐妹来打柴?”
冬儿没多说,只是笑着回道:“是。”就和兰芝率先沿着山路走了。
后面的老伯笑了,自言自语道:“有了同伴,也还是那么谨慎啊。”
冬儿回来的有些晚,二黑在巷子口迎到她,埋怨道:“家里有烧的,打不到就少打一些。再晚一些,城门也关了。”托了托冬儿背上的柴,减轻些冬儿的负重,问:“蔡家的女子是不是有些拖累?”
冬儿说:“哪有,人家女孩子很能干的。有她帮忙,我们打的都是好柴。只是她不经常背着东西走这么远的路,回来的路上多歇了几次,才回来的晚了。”
二黑说:“那就好,爹看着你一直不回来,直念叨不知道那孩子的脾气秉性,就不该让你领着她去打柴。怕她不懂事连累了你。”
“没有的事。”
二黑又对她说:“大哥回来了。”
冬儿有些意外:“大哥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?前几天不是还捎话回来,说是师傅那里忙,小年以前回不来吗?”
二黑:“不知道。爹让我出来看看你怎么还不回来,我刚出院门,迎头碰上大哥,没来得及说话。把大哥迎回去,我就出来了。”
“哦。”大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,临时起意回来的。
大春师傅家离冬儿家步行半个多时辰的路程,半年多来,冬儿却只见过大春三次。一次拿换季衣服,一次过中秋节,还有一次是大春师傅生辰,回来拿钱给师傅买生辰礼。
冬儿有时暗暗思量,郑氏那么看中大春,每每有求必应。到头来,没准儿这个大春却是给别人家养好了。
还没进门就听到郑氏说:“……要回来也不提前捎个话,家里连个准备也没有。”
推开门,见郑氏正在灶台上忙活。冬儿的大哥大春在炕上,坐在满脸笑容的杨秀庭身边。豆豆在灶下给灶台里添柴。
冬儿大哥虽然才十六,但长得高高大大,已经和杨秀庭差不多高。只是大春还是少年身材,偏瘦一些。相貌方正,穿着深灰色棉衣裤,有些显旧了,没有补丁。显然比二黑等三个弟妹的穿戴要好很多。
进了家,冬儿先叫了大哥。
大春呵呵笑着:“冬儿回来了,怎么回来的这么晚?是那个蔡家的孩子拖累你了?还是不要带着她了,你自己做惯了的,手熟。她没做过,带着她肯定是拖累。”
众人都是一阵埋怨。冬儿又多解释了一遍,一再保证兰芝很懂事很听话还很能干。有她一起,不但安全,干活效率还高。和兰芝一起打柴的事才没黄了。
冬儿把话说清楚了,郑氏的加餐也端上桌,是葱油饼和一盘炒鸡蛋。加上原本的晚饭,一大盘土豆,一盘酸菜,还有稠稠的杂面白菜糊,今天的晚饭看起来也是超级丰盛的。
豆豆欢呼一声,拿起筷子,目不转睛的看着杨秀庭。杨秀庭笑一声,拿起一个土豆。豆豆忙夹了一筷子鸡蛋,送进嘴里。又伸手去拿葱油饼的时候,被郑氏拍了一下手背:“你大哥在外面吃不好,先让你大哥吃。”
冬儿暗暗翻了个白眼,才怪,外面那么不好,怎么还总是找理由,滞留在外面舍不得回来。
大春夹起一角葱油饼给豆豆:“豆豆小,让豆豆先吃。”
郑氏笑嗔:“他整天守在家里,还能少他口吃的?”
豆豆边吃边回嘴:“娘您可说对了,也就是大哥回来我们才有葱油饼吃。平时吃不到的。”
郑氏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:“还说,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是都先紧着你吃。”
郑氏不停地给大春夹鸡蛋夹葱油饼。
一顿饭吃下来,大春只象征性的吃了杨秀庭掰开的半个土豆,夹了一筷子酸菜;郑氏只象征性的吃了一星星鸡蛋,葱油饼则丝毫没碰;杨秀庭只吃了郑氏夹给他的一筷子鸡蛋。
一桌人,就是大春和豆豆吃的尽兴。
冬儿冷眼看着,低头喝着自己的杂面糊糊,吃着土豆酸菜。中间,杨秀庭看了大春一眼,给冬儿夹了大大一块鸡蛋。
冬儿瞥见郑氏睁圆的眼睛,随手夹了一半给二黑。
直到吃过饭,消停下来。杨秀庭才问出冬儿关心的,大春一直不好开口的问题:“你这次回来准备在家呆几天,不是捎话说木工活儿忙吗?是你师父提前收工了,还是有别的事情?”
从冬儿来到这里,大春受到的就
第34章:大哥回来了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